新闻动态

联系方式

校办电话:010-80856788
招办电话:010-80856787
邮箱:info@shurenribet.org

学校新闻 / School news

树人学校 | 中华传统文化:
孰能浊以静之徐清,孰能安以动之徐生









     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道释三家中,道家是最被世人认为是超脱世俗的文化,如果说儒家的智慧是《易经》中的乾卦,那么,道家的智慧就是坤卦。


    《道德经》在世界的影响力
      而最能体现道家精髓的书籍就是《道德经》。这本书在近200年的历史中,成为备受全世界学者推崇的中华文化经典之作。许多外国学者都在阅读翻看《道德经》。一则新闻报道的数据这样说:
曾经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中,哪部典籍的西译版本最多?
      答案是《道德经》。
      根据荷兰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的统计,自1816年至1988年的172年间,《道德经》共有252种西文译本问世,涉及17种欧洲语言,其中英文译本83种,译介数量居西文译本之首。————来自新闻报道。


      最喜欢《道德经》的莫过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。

      海德格尔曾经作报告,写文章,公开承认,他的哲学概念:遮蔽,去蔽,敞亮,均来自中国老子的《道德经》的敝则新,并且表达了对于老子的感激之情。
 


     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教授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: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想亲自翻译《道德经》,于是乎,他找了一位中国学者,熟悉了解《道德经》,且也熟悉德语,两个人经过三年的努力,终于,以失败告终。



      无奈之下,海德格尔只能从《道德经》中选取了两句话,贴在自己办公室墙壁上作为一副对联,时常观看。这两句话就是:“孰能浊以静之徐清?孰能安以动之徐生?”





    《道德经》:孰能浊以静之徐清,孰能安以动之徐生

    《道德经》原文:孰能浊以静之徐清,孰能安以动之徐生。
      翻译:谁能像浑浊的水流一样停止流动,安静下来慢慢变得澄清?谁可以像草木那样保持长时的静寂,却萌动生机而不息?

      看似在说世间万物的水、树木,其实涵盖了人生的大智慧,这又何尝不是在说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呢?

      曾国藩说:“心静则体察精,克治亦省力。”
      心思沉静,才能细致观察事物的发展,发现事物的本质状态和细微之处,这样更能省时省力,最终事半功倍。
      内心不平静的人,很难认真思考,总是被一些其他的事情打扰思绪,没有深入思考,做起事情来就会显得浮躁、没有章法。
      心静的人,能够在“静”中生智,即使遇到危急情况,也能迅速从中找到突破口,顺利解决突发情况,这是“静”的智慧。

      心静,则智慧生。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事,有些事棘手难办,如果能静下心思考,可能会有不同的收获,最终柳暗花明。

      一个内心安静祥和的人,精神状态一定是愉悦的,那么他就会善良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,久而久之,福气自然来了。

      人生活到最后,活的是心情。心静的人内心平和无杂念,心情好,身体自然也好,福泽也会深厚。

      最深的宁静,来自最宽广、包容的胸怀。福深福浅,不在于能笑着迎来多少,而在于能看淡多少失去。

      正确看待自己的得失,以平常心去面对,清闲有清闲的寂寞,也有清闲的快乐;繁忙有繁忙的热闹,也有繁忙的烦恼。

      内心平静,方能享受充实而幸福的人生。